書名 | 冊數 | 作者 | 出版日期 | 電子書↓下載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佛家輪迴理論(精裝) | 2 | 李潤生 | 1999年3月 | |
山齋絮語 | 1 | 李潤生 | 2000年4月 | |
百論析義 | 2 | 李潤生 | 2001年2月 | |
佛學論文集 | 2 | 李潤生 | 2001年11月 | |
中觀要義淺說 | 1 | 黃家樹 | 2002年1月 | |
成唯識論述記解讀‧破執篇 | 4 | 李潤生 | 2005年1月 | |
成唯識論述記解讀‧賴耶篇 | 4 | 李潤生 | 2010年7月 | |
成唯識論述記解讀‧末那篇 | 2 | 李潤生 | 2017年7月 | |
禪宗公案 | 1 | 李潤生 | 2016年 |
李潤生先生簡介
李潤生先生原籍廣東省中山市,先後畢業於香港葛量洪師範學院、珠海書院及新亞研究所,師事新儒學家唐君毅先生及佛學家羅時憲先生,曾任教於香港羅富國教育學院、葛量洪教育學院、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、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、能仁書院哲學研究所、新亞研究所等。退休後曾旅居溫哥華十年,潛心佛學撰作,餘暇則於北美各地講授佛學,對中觀、唯識、禪學及因明等均有研究。
返港後,繼續為能仁研究所、新亞研究所及香港大學佛學中心開設佛學講座。專著有《因明入正理論導讀》、《正理滴論解義》、《中論導讀》、《中論析義》、《百論析義》、《十二門論析義》、《唯識二十論導讀》、《唯識三十頌導讀》、《佛家輪迴理論》、《佛學論文集》等,此外,思想人物介紹方面有《僧肇》,佛學小品方面則有《山齋絮語 — 生活中的佛法》,近作為《成唯識論述記解讀》之〈破執篇〉及〈賴耶篇〉,對佛教思想、教育、文藝都有其貢獻。
黃家樹先生簡介
黃家樹居士,廣東順德人,一九四零年生於香港,六二年畢業於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,七二年畢業於珠海研究所。黃居士多年來在香港從事教育工作,歷任佛教學校校長二十年;七二年開始弘揚佛法,七九年皈依印順導師,曾任明珠佛學社副社長。九四年秋退休後,移居加拿大多倫多,繼續於香港、紐約、多倫多、廣州等地弘法,著重弘揚中觀思想。現任佛教中觀學舍會長和明珠佛學社永遠名譽社長。其著作有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義》、《雜阿含經導讀》、《淨土在哪裡》、《中觀要義淺說》、《人間佛教的省思》、《此時此地此人的人間佛教》。
《佛家輪迴理論》簡介(李潤生著 1999年3月出版)
「輪迴」是佛教最基本的觀念之一。如對「輪迴」不能正解,對「解脫」亦必茫然。世人對「輪迴」一般有兩個疑問:一者是「怎樣能知有輪迴的存在」,二者是「眾生是怎樣輪迴的」。要解答第一個問題,佛教學人肯定透過瑜伽實踐,獲得宿命通便可以驗證體會「輪迴的真實存在」;現代的醫生、超常心理學者也進行例證蒐集,分析研究,成績斐然。所以此非本書的探討範圍。至於「眾生是怎樣輪迴的」這第二個問題,大、小乘學者頗有不同的理解,建立不同的理論,眾說紛紜,繁瑣難理。雖然有唯識宗世親論師撰著《大乘成業論》,把「輪迴理論」加以論定,足為圭臬,可惜詞簡意賅,今人難以通解。所以此《佛家輪迴理論》一書是為解決「眾生是怎樣輪迴的」這第二個問題而撰述的。
全書分為兩篇:前者是通釋篇,用較淺近文字,分別從「輪迴主體」和「感果功能」兩個核心,討論印度傳統、原始佛教、部派佛教、中觀學派,以至唯識瑜伽行派之「輪迴理論」的發展過程,使讀者對「眾生是怎樣輪迴的」這問題,獲致清晰而具理論性的了解。後者是「典疏篇」,依日本慈光法師的《文林鈔》,從《大藏經》中錄取大量相關文獻,加以連珠串解、科判分析,使讀者對《大乘成業論》此有關「輪迴理論」的經典,得以徹底通達、疏解無礙,而更可運用書中所提供的大量文獻,對相應的其餘問題,得以進行探索研究。
《山齋絮語》簡介(李潤生著 2000年4月出版)
《山齋絮語》是佛教生活小品,作者李潤生居士,早年從事中國語言學及文學研究;自進新亞研究所後,師事新儒學家唐君毅先生及佛學家羅時憲先生,轉向思想的探索,經三十餘年的鑽研,對佛家的因明學、中觀學及唯識學都極有成績,所發表的專書著作,不下十種。但在學術研究之餘,作者對其宗教生活,亦極其重視;此佛家所謂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」,儒家所謂「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」,故能與世間天地相感通,發而為文,雖片文隻字,都是作者直抒胸臆,真性情、新思維的流露。
由是作者就其十八年來的所見、所聞、所思,以其敏銳的筆觸,感人的文辭,分成遊履、人物、懷舊、藝文、思想、生活等六大範疇,撰著成佛學小品凡一百一十七篇,都能如實反映出一個現代知識分子,在古今中外文化沖激下所行大乘佛教菩薩行的真正精神面貌。
讀者可以透過每一短篇的內容,窺見作者的內心世界,分享作者的獨特感受,開啟個體生命所涵蘊著的無限悲情與智慧。
《百論析義》簡介(李潤生著 2001年2月出版)
繼龍樹《中論》後,提婆《百論》是大乘佛教中很重要之中觀著作。由於梵本散佚,藏文缺譯,羅什漢譯本成為當今世界研究提婆《百論》的僅有依據,而英、日譯本亦唯有從漢本出。可惜千多年來,除吉藏《百論疏》外,國人對《百論》的研究,可說空白一片,遠遠落在日、歐學者之後。今李潤生先生在撰著《中論導讀》與《中論析義》後,並完成《百論析義》,把《百論》十品之破罪福、破神我、破諸法是一是異、破五根五境、破因中有果無果、遮破邪執實有的虛空、時間、空間、極微、涅槃、乃至遮破自所提出的「空」義,都能以可信的資料,加以系統化的分析及現代化的詮釋,把提婆的辯破都列成清晰明確的假言論式,並於每節之後,把羅什原文譯成語體,減少文字障隔,使讀者獲致種種方便,能夠確切理解提婆《百論》的思想內容,對中觀哲學的研究,有更基本、更可靠的文獻以為依據。
《佛學論文集》簡介(李潤生著 2001年11月出版)
本書是佛學家李潤生先生三十餘年來從事佛學研究的學術成果。內容十分廣泛。其中包括對佛教思想的積極性與消極性的總批判,對神秀、惠能禪偈涵義的辨解,對寒山、希運、志勤、靈澄等諸家禪詩的分析與欣賞,對禪宗接引之教育方式的探究。這些作品,既具學術意義,亦有高度的可讀性,足以引發一般讀者的閱讀興趣。
至於餘篇,則是探討佛學專門學術問題的作品。其中主要關涉「因明」和「唯識」兩大體系。在「因明體系」中,討論了因明(亦簡稱為佛家邏輯)的必然性與概然性的相對特質,「現量相違」與「相違決定」對因明論證的審查作用,以及探究後期法稱因明對三種因法的審定與為自比量的建立等課題。
在「唯識體系」中,則剖析了佛教否定靈魂實我,然後才能建立業感緣起(即生死輪迴)的義理依據。又辨析了般若中觀談空與法相唯識談空的異同,以評鑑中觀與唯識有關「境、識有無」的諍論,彰顯「唯識」的真正精神與涵義所在。最後把整套繁瑣的唯識思想體系約化為「唯識種子學說」,依經依理,詳為分析與整理,以供對此有研習興趣的讀者參考。
《中觀要義淺說》簡介(黃家樹著 2002年1月出版)
《中論》又名《中觀論》,是大乘佛教的建立者龍樹論師的最重要著作。它的內容深廣,說理精密,為龍樹思想精粹的所在,也是大乘空宗的最根本論典。學法者如想瞭解佛教性空中道的正義,非研習此論不可。但本論甚深難了,學習殊不容易。為此,當今大德印順導師於多年前在香港宣講本論時,曾經從漢譯四四六頌中擷取重要的七十頌,編成《中觀選頌》一冊,以為學法者提綱挈領,顯示中觀的要義。其後,本書作者用此《中觀選頌》為香港明珠佛學社經論研習班講解《中論》,一方面以《阿含經》的緣起正見,《般若經》的性空原義為依據;一方面,又盡量刪繁就簡,扼要淺白,並多舉日常生活事例為說,務求義有所本,言無障隔,使讀者容易領受,並直探中觀的本義。今將講錄整理成本書,欲窺中觀之門的讀者,當可從本書得到諸多學習的方便。
《成唯識論述記解讀‧破執篇》簡介(李潤生著 2005年1月出版)
窺基《成唯識論述記》是大乘佛教法相唯識宗的聖典,是佛家闡釋生命現象、器物世界、宇宙本體與實踐修證歷程的最有系統、最具條理、最為清晰的佛家巨著。無奈《述記》文字言簡意賅,每多跳脫,難解難明,而唐賢注釋浩瀚難理,故今作者以現代文字,依因明理則撰此《成唯識論述記解讀》,分成破執、賴耶、末那、六識、決疑、體性、修證等七篇,次第出版。今《成唯識論述記解讀‧破執篇》是第一篇,內容包括「唯識」一詞的真正涵義、唯識學的起源、發展與判教;對外道、小乘「人執」、「法執」的邏輯遮破,對「有為法」中的色法、心法、心所法、不相應行法及「無為法」中的虛空、擇滅、非擇滅等等法相本質,作出理性的批判分析。讀者可以隨文理解《述記》文句的原義外,亦可以徹底明瞭大、小乘佛教與印度各家哲學體系對生命個體與器物世界的看法,以及彼此思想的互為影響、互相交涉的情況。
《成唯識論述記解讀‧賴耶篇》簡介(李潤生著 2010年7月出版)
李潤生教授的《唯識解讀系列》合有七篇。首篇《破執篇》已於二00五年出版,而今《成唯識論述記解讀‧賴耶篇》則是第二篇,正是佛家唯識學的思想核心所在,探討有情生命本源的「第八根本識」之全部,包括其自相、因相、果相、行相、所緣、相應心所、五受分別、三性分別、因果譬喻及伏斷位次等十門;此外,並從教典文獻與思想理論,推證在佛教思想體系中必須要有「第八根本識」的存在,然後佛教所建立的「生死流轉」與「還滅解脫」之說,始得有其圓滿的理論依據。篇中並討論到各家種子學說和五種姓說,序中並回應了現代學人對唯識嚴苛的批判,亦為本篇堪為關注的地方。
《成唯識論述記解讀‧末那篇》簡介(李潤生著 2017年7月出版)
李潤生敎授的《唯識解讀系列》合有七篇,其中的《破執篇》與《賴耶篇》經已出版,於今的《成唯識論述記解讀·末那篇》亦已付梓。內容包括有末那識的名義、所依、所緣、體性、心所相應、德性、界繫、伏斷起滅,乃至通過第七識二敎、六理的明證等;探索佛家瑜伽行派的唯識學的思想核心,對「第八根本識」的本源與「第七末那識」的潛藏生命之存在,而成為建立心、意、識「八種心識」的獨特之唯識體系。
《禪宗公案》簡介(李潤生著 2016年)
作者於香港大學佛學硏究中心「漢文佛典」課程中,講授禪宗公案,輯錄成書,合為三編:
〈緒篇〉第一、〈禪悟——生命智慧的啟動〉,辨明禪學宗旨、思想本源、禪悟進路、禪修大用、獨特方法、啟悟生命直覺、成就如來智慧德性。
〈中篇〉第二、以四十三個公案,啟發禪學思想,探索法式,直超頓悟,開拓心靈,直指人心,臨機覿面,直下承擔,自性成佛。
〈附篇〉第三、一者是〈禪宗公案導言〉,作為禪觀的概說,介紹佛家種種禪觀,禪宗傳承,諸師著述,公案、語錄、偈語與及參考資料等等。二者是〈五家宗風〉,出南嶽懷讓、馬祖道一、黃檗希運、溈山靈祐、仰山慧寂、臨濟義玄,遂立「溈仰宗」與「臨濟宗」;出青原行思、洞山良价、曹山本寂、雲門文偃、清涼文益,建立「曹洞宗」、「雲門宗」及「法眼宗」;如是各具特色,各自圓滿,各自精彩。三者是〈禪宗的佛陀觀與生命智慧的開展〉,探索南禪「訶佛毀祖」的特別涵義,消除世人對「禪宗佛陀觀」的誤解。四者是〈唐、牟二師對禪學開顯的處理述異〉,開出宗密「禪家三宗」的不同,導引學人從中窺見二師的禀賦、氣質、學養、興趣、取向等等的差異。